西班牙掠影——格兰纳达
格兰纳达的本意是石榴。西班牙国徽上小小的石榴就代表格兰纳达,据说最早是伊莎贝尔女王在收复格兰纳达之后决定加上去的。
统治格兰纳达的奈斯尔王朝是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个王朝, 它的繁盛却是伴随着整个西班牙摩尔人统治的衰落,颇有些悲剧色彩。当来自北方的卡斯蒂亚国王征服了科尔多瓦之后,本欲一股作气消灭格兰纳达完成天主教的光复运动。但是当时奈斯尔王朝的苏丹主动向卡斯蒂亚国王请降,愿意臣服于卡斯蒂亚。天主教国王一念之仁,允许穆斯林苏丹继续管理格兰纳达。而格兰纳达就这样继续生存了200年。而在这200年里,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云集格兰纳达,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在强大的天主教王国的阴影之下,格兰纳达竟然获得了空前的繁盛。而阿尔罕布拉宫就在这段时间慢慢的修建起来。
整个阿尔罕布拉宫建立在悬崖峭壁之边,以内华达山脉为屏障。不仅是苏丹的王宫和皇家花园,还是一些王公大臣的住所,一个堡垒和要塞,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城市。当然现在很多王公的住所已经不见了,经过修复,现在的阿宫主要分为三部分:苏丹的夏宫及花园赫内拉利费宫(Generalife),用于防御的Alcazaba,以及苏丹的宫殿Nasrid palace。
Alcazaba是阿宫的要塞,也是其最古老的部分,相传摩尔人到来之前便有罗马人留下的要塞,而摩尔人在其遗址上建造了这个堡垒。
正义之门(Justice Gate)原本是整个阿宫的入口,现在这个部分可以免费进入,不需要门票。
大门非常精致,但是上面的那尊雕塑,想来是后来天主教君主让人加上去的。
进了正义之门,很快就到这个广场上了。这里是阿宫的中心地带,一边是Alcazaba,另一边通往Nasrid palace。
现在的Alcazaba,已经找不见了当年的军营,只剩下围墙的底部还在。
还有数座塔楼和坚实的城墙屹立在那里。堡垒借助悬崖天险,的确是易守难攻。
Vela Tower 是最大的一个塔楼,上面建有一个钟楼,摩尔人在紧急时刻用它来预警,而在平时会用来提醒城下的农民对作物进行夜间灌溉。也就是在这个塔楼上,1492年1月2日第一次升起了伊莎贝尔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的旗帜,标志着西班牙摩尔王朝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塔楼顶上整个阿尔拜辛区就在脚下。
一处处院落,倒是有点四合院的感觉。
在阿尔拜辛的一角,一段古墙之下是吉普赛人的聚居区Sacromonte,他们依据山势,建造了独特的洞屋。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的房子一样,但是内部却修到了山里去。很遗憾,我在格兰纳达直有一日,没来的及去Sacromonte。
离开Alcazaba要经过一个绿树成荫小花园。
众所周知,阿拉伯人的数学相当发达,而伊斯兰教忌讳使用一切造物主创造的生命形象。于是,他们将赞美真主的阿拉伯文重复上千次写在墙上,将几何形体叠加,形成无穷无尽的花纹图案印在墙上,刻在窗户上,或是镂空或是浮雕。这些装饰在Nasrid宫随处可见,越是庄重的场所装饰便越是复杂精美。据说一句“God is the only victor”的阿拉伯文在阿宫被重复书写了超过9000次!
梅斯亚尔厅(mexuar,也译作联合厅)是入口后的第一个大厅,也是王宫最古老的部分,用于苏丹和法官办公处理日常事务。
联合厅的里边有一个小礼拜堂,双拱形的窗户分外别致,外边可以看到山下的城市。
整个nasrid palace其实包括两个皇宫:科马列斯宫和狮子宫。科马列斯宫由约瑟夫一世修建,而狮子宫则是其子穆罕穆德五世修建的。从联合厅进入科马列斯宫需要经过一个小庭院。庭院中间是一个喷泉,而靠南一侧是一面高高的墙,上面充满精美的装饰,下方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门,左侧的便是通往科马列斯宫。在nasqid王朝统治时期,只有高级使节和重要官员才能进入这道门。
科马列斯宫的核心是court of myrtles(爱神木中庭),也是nasrid palace最主要的两个庭院之一,因为庭院内的爱神木灌木得名。中庭的中间是一个长方形水池,两侧均有一个小喷泉。阿拉伯人对喷泉的设计非常独到,讲求细水长流,泉水静静从泉眼溢出毫无声响,流入水池当中不见波纹。因而池面的倒影清晰完整。中厅北侧可以是整个nasrid palace最高的科马列斯塔(Comares tower),里面有整个宫殿最宏伟的大使厅(Hall of Ambassadors)。
大使厅是苏丹的宝座室和接待大厅,是整个宫殿里面最大的房间。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厅,长宽皆为11.30米,高18.20米。整个大厅被各种装饰覆盖,尤以天棚最为华丽,据说代表伊斯兰世界的七重天。可惜我白天参观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错过了这里,还好晚上回来的时候补了回来,不过光线昏暗,无法分辨许多细节。
以狮子中庭(court of lion)为中心的狮子宫是穆罕穆德五世改建的,是整个纳宫的精华之处。这部分的建筑并不再严格秉承单一的穆斯林风格,而是融入了一些基督教建筑的特色。同爱神木中庭的长方形不同,狮子中庭更接近方形,四周被回廊围绕,借鉴了基督教修道院的建筑风格。
狮子中庭的由12头大理石石狮子组成的碰水池是阿宫最有名的地标。12头狮子口衔喷水口,在我看来全然没有中国石狮的威武,反倒是十分地憨态可掬。
环绕狮子厅四周的几个厅堂在当时供皇室私人使用,根据季节变化而变更用途。阿本瑟拉黑斯厅(Hall of Abencerrajes)的名字来自一个传说。阿本瑟拉家族在nasrid王朝是举足轻重的家族,也因而成了当时苏丹的政敌。苏丹采用了最暴力的手段解决了这场政治冲突,在一个夜晚他借庆祝以这个家族命名阿本瑟拉黑斯厅为由邀请37名阿本瑟拉黑斯骑士到这里将他们全部都杀死在这里。据说当时场面极其残忍,血迹浸泡了厅内的水池,留下的污渍到今天还可以看见。这个传说虽然很血腥,但大厅还是美伦美幻的,尤其是屋顶,从下往上看,有一种漂浮在空中的感觉。特殊的屋顶设计,保持了室内的清凉,加之狮子中庭的水渠通到厅内,流水进一步降低了温度,所以即使在40多度酷暑的夏日,这个大厅里也只有24度左右。
旁边的姐妹厅(Hall of Sisters)的天棚也有类似的结构。
国王厅(Hall of Kings)整体是长方形,有七个部分组成,三个大的正方形大厅被两个矩形小房间和多个蜂巢状的拱门隔开。
据说国王厅的名字来源于屋顶的国王画像,我倒是非常感兴趣,因为穆斯林文化虽然并不完全禁止人物肖像,但是传统上是尽量避免,所以国王画像也是难得一见。可惜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华盛顿欧文是19世纪初美国驻西班牙的外交官,他曾经来到格兰纳达,发现了被人们早已淡忘的阿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的阿宫几乎就要沦为废墟,只有乞丐流浪汗出没。他向总督申请住在这里,然后边开始各处走访,查看和阿宫相关的资料,写下了著名的 Tales of the Alhambra。这本书对后来西班牙重视阿宫的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里便是欧文当年的住所。
从nasrid palace到赫内拉利费宫(后面简称赫宫)的路真的挺远的,按照路上的指示牌的说法,nasrid palace到赫宫前面的园林要走15分钟,然后穿过园林到达宫殿又需要10分钟。不过这段路倒是并不枯燥,一路上有鲜花有池塘也有古城墙。
赫内拉利费宫是苏丹夏天使用的行宫,严格意义上讲,它和阿尔罕布拉宫是独立的两个部分。赫宫的建筑在穆斯林王朝之后遭到了比较大的破坏,所以现在并不是原来的样子,但是依然保留了很多园林和建筑。赫宫的风格相对nasrid palace更为简约平和,可能是苏丹希望在这里能卸掉繁冗的政务,更好的放松休息。
进入赫宫之前要经过一片漂亮的园林。
过了园林,便是水渠中庭。
从侧面的长廊里面可以看见远处的nasrid palace和Alcazaba。
另一个主要的部分是柏树中庭(Court of the Sultana’s Cypress Tree)。它的名字来自一个传说,苏丹的妻子在这里的一个柏树下与一名阿本瑟拉黑斯家族的骑士私会,这也成了后来阿本瑟拉黑斯厅惨案的一个诱因。
这个石头楼梯其实是19世纪修建的,走上来可以看见两个大石狮子。接着往前走是上层的花园。
花园里面美丽的水到楼梯,护栏是输水渠道,楼梯分三层,每层都有一个喷泉。楼梯周围桂树环绕,树冠形成了一个拱顶。
离开赫宫经过一条长长的林荫道,有一段的路旁竟然还有竹林。
紧挨着nasrid palace是卡洛斯一世(后来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修建的一座皇宫。这座皇宫是西班牙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中的典范,外方内圆非常独特。然而整体风格同nasrid宫有些格格不入。
卡洛斯一世王宫的参观是免费的,但是白天我没有时间,只能在晚上进来参观。
通过内部的楼梯可以走到二楼俯视圆形的庭院。
月色下的nasrid palace入口。
夜色中的狮子中庭。
和爱神木中厅
访问阿尔罕布拉最好是能买早上8点半入场的票,这样天气比较凉快的时候就可以把赫宫先逛完,然后在太阳升起来高一点的时候去nasrid palace。如果白天可以仔细的看过阿宫,夜访票似乎不是很必要,毕竟很多细节不会看得太清楚,而且夜晚来访的人也不少,我原本以为人会很少,但谁知并不比白天少很多,而且还有几个旅游团,许多人拍照都是打闪关灯的,经常被闪到眼睛。真的想玩上近来,也许应该买最后入场的门票,人也许会少点。
阿尔罕布拉是在上山,而下面的阿尔拜辛是建在另外一个山坡上,所以要到那里需要先下山。沿着阿尔罕布拉是一条步行的林荫大道,顺着下山的方向走,过了一个一个古城门,眼前立刻出现了一条漂亮的小街。
街两边很多礼品店,店里面的东西都带着一股浓浓的阿拉伯风味。
沿着小街到了山下便是格兰纳达最主要的一条街道:Carrera del Darro。沿这条街往东边去便可以到吉普赛人的聚集区Sacromonte。往西边去就是格兰纳达最热闹的城区。
小巷里面的一个小店,卖很多挂毯一样的东西。
城区里面比较有名气的景点是格兰纳达主教教堂。参观并不是免费,每个人需要4欧元,但是带一个讲解器。和许多西班牙的天主教教堂一样,这座教堂也是建议在一个清真寺的原址之上的。教堂内部是白色的,所以显得很明亮。与多数西班牙大教堂不同,这座教堂不是哥特式,而主要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
中殿圣坛侧面大量的精美的雕塑和金色的装饰,富丽华美是巴洛特风格的一大特色。
圣坛的穹顶。
精美的管风琴。
客观地说,格兰纳达的主教堂并不大,而且听说富丽堂皇的程度也不及格兰纳达同城的圣约翰圣殿教堂,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个教堂还是挺漂亮的,值得短暂逗留。可是我来这个教堂其实是缘于一个美丽的误会,我以为伊莎贝尔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的墓葬是在这个大教堂里面,所以左寻右找找了半天,最终也是没有找到。后来一查才知道女王的棺木是在大教堂旁边的皇家教堂里面,两个教堂紧邻,但是各自入口不同,各收各的门票钱。很遗憾我就这样和伊莎贝尔女王的墓葬失之交臂了。
不过出了大教堂就是一个纪念伊莎贝尔女王资助哥伦布远行的广场,上面的雕像是纪录哥伦布在1491年,也就是伊莎贝尔女王带大军围困格兰纳达之时,哥伦布赶到了伊莎贝尔女王在格兰纳达城外的Santa Fe的军营中最后一次试图游说女王同意他的条件。哥伦布之前曾经见过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国王,都遭到拒绝,因为他提出的条件在当时的君王看实在是狮子大开口。伊莎贝尔女王从第一次见哥伦布到这次也有很多年了,这次她也没有同意。当失望的哥伦布骑着毛驴前往科尔多瓦的家中,准备离开西班牙,去法国碰碰运气的时候,突然被女王的信使追赶上通知他女王改变了主意,决定接受他的全部条件。当哥伦布返回再见女王的时候已经是1492年,女王已经占领了格兰纳达,据说在阿尔罕布兰伊莎贝尔再次接见了哥伦布,签署了任命诏书,许诺接受哥伦布的条件。在同一年,哥伦布到达了美洲。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这同一年,伊莎贝尔女王完成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两项功绩:统一西班牙和促成新大陆的发现。几十年后,西班牙便成为了全世界最富强的国家,称霸海上历时百年。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真正的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
阿尔拜辛区建在山上,很好的保持了当年摩尔人社区的风貌,有露天博物馆的美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路向上,多是陡峭的台阶,走起来的确费些力气。
窄窄的街道错综复杂,转来转去,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身在何处,不过也没有关系,想回去的时候只要沿着山坡往下走,最后总是能到大路上。
走在路上,有时一抬头发现阿尔罕布兰就在头顶。当年的摩尔人,就是这样看着高高的皇城上飘起了天主教的旗帜,不知道他们心里是什么感受。
当然观看阿宫最有名的地方是圣尼古拉斯广场,夕阳西下之际,阿宫被染上了红色,分外壮美。这里总是满满的人,有小贩,有艺人,有游客,当然听说也是小偷最喜欢来的地方。
这是赫内拉利费宫。
其实我是不太喜欢圣尼古拉斯广场的“热闹”的。旁边有一个清真寺,从庭院里看阿宫同圣尼古拉斯的视角非常接近,但是人却少了许多。太阳就要落下之际,清真寺里面突然有人高声的唱起了赞歌。千年前,那时的摩尔人想必也是有如此的传统,但是天主教统治者一度将他们赶出了西班牙,而今天,终于他们又可以被西班牙所接受了。
科尔多瓦代表着穆斯林帝国最辉煌的时刻,但是今天那盛世时代的遗迹大多已经不存在了,据说当年哈里发在科尔多瓦建造了一个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1.5倍的巨型皇宫,然而现在已经成了断瓦残垣。而格兰纳达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强大过,它的繁盛是摩尔文化的美丽的绝唱,然而幸运地是这个安达卢西亚的红石榴受到了格外的照顾,以至于今天我们还能在这里看到大量摩尔文化的遗迹。可惜我的短暂逗留只能看个大概,如果有时间的话格兰纳达是非常值得呆上两三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