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欧洲

意大利|罗马游记(下·信仰与艺术篇):从教堂到许愿池,见证艺术的不朽

《罗马游记(上·古罗马篇):从万神殿到斗兽场,探寻帝国的荣光》中,我们一家追随着罗马帝国的脚步,在断垣残壁间感受了它曾经的辉煌。当帝国陨落之后,在它的废墟之上,生长出另一种恒久的力量——信仰与艺术。

我们在罗马的老街窄巷继续行走,从教堂到博物馆,从广场到喷泉,追寻着这座永恒之城是如何从帝国的灰烬中重生,把神圣与世俗融合成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灿烂时光。

罗马这座城市的灵魂,不只有帝国的骄傲,也在无数艺术家、修士与信徒的心中,一次次地焕发新生。

1

神庙遗址圣母堂——在古神庙上敬献圣母

离万神殿不过几步之遥,一座哥特式教堂静静伫立在狭小的广场上,它就是神庙遗址圣母堂——它的名字直白地道出它的前世今生,它就建在古罗马密涅瓦神庙的遗址上。

这是罗马唯一一座哥特式教堂。步入其间,抬头便是蓝底镀金星空穹顶。尖拱营造出一种冷峻之感,与门外万神殿那种浑圆的包容感截然不同。

虽然外观普通,里面却收藏着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复活的基督》。基督静立祭坛旁,面容平静,身躯强壮有力。他不再是一个受苦的殉道者,而是一个已经战胜死亡的胜利者。米开朗基罗将古希腊对人体美的追求与基督教的精神内核完美融合,让神圣的基督耶稣拥有了可触可感的体温。

2

圣王路易堂——卡拉瓦乔的光与影

从圣母堂步行五分钟,就来到法国在罗马的国家教堂——圣王路易堂

这座外表朴素的文艺复兴建筑里,藏着卡拉瓦乔的三幅巨作:《圣马太蒙召》、《圣马太殉教》与《圣马太与天使》。

礼拜堂内光线昏暗,需要在墙边的装置里投入硬币,才会有灯光照亮三幅巨作。每当灯光熄灭,便立刻有人投入新的硬币。我也翻出硬币投了一次。

《圣马太蒙召》中,一束自耶稣指尖延伸而来的光线,穿透房间的昏暗,落在马太惊讶的脸上。卡拉瓦乔以他标志性的“明暗对照法”,让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活在了真实的人间。光线在这里不再是装饰,而是主角,是上帝恩典的象征。

3

圣依搦斯蒙难堂——青春与殉道的回声

纳沃纳广场的喧嚣一如既往,只是我们到访时,四河喷泉被施工围挡包裹起来,水流停歇,巨石与雕像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气。

这场错过,却意外地将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广场一侧,巴洛克风格的圣依搦斯蒙难堂。传说十三岁的圣女依搦斯拒绝嫁给异教徒而殉道,这座教堂就建在她当年受刑的地方。

教堂内部金碧辉煌,中央穹顶的画描绘的是圣依搦斯升天时回望人间的场景。仰望穹顶,没能见到灵动的四河喷泉的遗憾,变成了一种更深切的体会。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这种闹与静、生与死、世俗与神圣之间的强烈对比。正是这种对比,让罗马的美和信仰的力量表现得那么彻底。

4

罗马圣依纳爵堂——天顶的幻象

走进罗马圣依纳爵堂,你一定会下意识抬头——因为所有人都在这样做。

安德烈亚·波佐以惊人的透视技巧,在平坦的天花板上绘制出整片天堂的景象。耶稣会的圣人们在光芒中飞升,好像随时能冲破屋顶。

教堂还贴心地在地板上的最佳观赏地点上,放置了一块镜子。游客既可以透过镜子拍摄穹顶本身,也可以拍摄自己与穹顶的合照。不过,点亮镜子需要投币。来这里参观前,记得准备好硬币。

教堂原本预算不足,没能建成真正的圆顶,波佐干脆用“障眼画”在平顶上画出一个假圆顶,远看竟然天衣无缝。艺术在这里不仅仅是装饰,还成为了一种拥有魔法的力量。

5

圣伯多禄锁链堂——米开朗基罗的摩西

在斗兽场北侧的小山上,圣伯多禄锁链堂外表朴素无华,里面却收藏着米开朗基罗的又一雕刻杰作——摩西像。

这是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规划的宏大帝陵中,为数不多的完成品之一。米开朗基罗的摩西,怒目圆睁,眉头紧锁。那紧绷的肌肉、清晰的血管、茂密的长须、似乎下一秒就要跳起来的姿态,让人几乎忘了这是一块冰冷的石头。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摩西的头上竟然有两只小角——这并非艺术家的想象,而是源于《圣经》拉丁译本的一个错误。原文形容摩西”面容发光”,却被误译为”长出角”。米开朗基罗沿用了这个传统,让这对角为先知增添了一种神圣威严。

6

博尔盖塞美术馆——艺术的盛宴

如果说之前的教堂是信仰与艺术结合的场所,那么博尔盖塞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则是一座纯粹为美而建的神殿

这里的收藏堪称奢侈。贝尔尼尼的作品是绝对的主角。

《阿波罗与达芙妮》,达芙妮在被阿波罗追上的一瞬间,手指化为月桂枝叶,将“变形”的刹那定格在永恒中。

《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普鲁托的手指深深陷入普洛塞尔皮娜的大腿肌肤,冰冷的大理石竟呈现出皮肤的弹性。

少年《大卫》眉头紧锁、全身蓄势待发,仿佛下一秒就要甩出投石索。

博物馆中,还悬挂着一些卡拉瓦乔的作品。
《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中,少年提着巨人头颅,神情却带着悲悯而非胜利的狂喜——歌利亚的头颅据说是画家的自画像,是他流亡途中自我忏悔的象征。
《生病的巴库斯》描绘面色蜡黄的酒神,与传统健康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纵情享乐背后的虚弱。
《写作的圣哲罗姆》中的光影将年迈的圣哲罗姆瘦弱的身体烘托得像雕塑一样立体。
博尔盖塞美术馆是罗马最迷人的艺术殿堂,不是因为它的规模,而是因为这里美的浓度太高了。

7

西班牙广场——尘世的舞台

艺术和信仰不只在神圣的场所,它们也装点着罗马的日常生活。
西班牙广场以其优雅的西班牙阶梯而闻名,是罗马最富盛名的“客厅”。阶梯直通山顶的圣三一教堂,仿佛把广场与天空连接在一起。
虽然当局为了避免人流过于拥堵,出台了禁止坐在阶梯上的规定。但我们路过这里时,还是看到不少游客坐在那里休息。
阶梯下破船喷泉静静流淌,水声轻柔,带着一丝微凉
今天的西班牙广场,已不只是历史的遗迹,更是现代罗马生活的一部分。

8

特莱维许愿池——永恒的罗马梦

特莱维许愿池是罗马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背靠波利宫,雕塑群描绘了海神尼普顿凯旋的景象。
关于许愿池有个著名的传说:背对喷泉,用右手将硬币从左肩抛入水中就能愿望成真。一枚确保你重返罗马,两枚预示一段新的恋情,三枚则象征婚姻。也因此,这里总是游人如织,硬币的金属声与水声交织不绝。

据说白天的许愿池几乎是难以靠近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清晨前往,晨光为白色大理石镀上一层金色,喷泉显得格外清澈。虽然总有些人比我们到得还早,但我们也能从容欣赏海神威严的姿态和奔腾的骏马。

隔天晚上我们又来了这里一次,虽已是暮色降临,人群仍是里三层外三层。所以奉劝大家,想要欣赏许愿池的风采,一定要早起!

在特莱维许愿池旁的小巷里,有一家名为 Lucciano’s Roma 的冰淇淋店,以其创意冰淇淋而闻名。这里推出的斗兽场造型冰棍,可以说是舌尖上的罗马奇遇。

迷你版的古罗马斗兽场被作成了冰淇淋,拱窗层次分明。在参观完真实的古迹、感受过千年历史的厚重之后,能在这里一口咬下“斗兽场”,让古老的象征在嘴里化做清凉的甜,成了这段旅程里最轻松有趣的回忆。

在罗马,宏伟的遗迹与日常的生活总是并肩而立。方才是历史的凝望,转眼又是唇齿间的清凉。

或许,这就是罗马的魔力:它将帝国的辉煌、信仰的崇高、艺术的极致,都化作生活中的触手可及。无论你从哪里来,总都会在某个瞬间,许下“还想再来”的愿望。

公众号丨加州娃行天下

网站丨https://www.jiazhouwa.com

2条评论

回复 Ameliaguelt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